道经

词典名字:

道经

词典发音:

dào jīng

注音:

ㄉㄠˋ ㄐㄧㄥ

成语繁体:

道經

词典解释

道经[ dào jīng ]

⒈  路过。

⒉  遵行的准则。

⒊  道家或道教的经典。

引证解释

⒈  路过。

《后汉书·西域传·于窴国》:“元嘉 元年,长史 赵评 在 于窴 病痈死, 评 子迎丧,道经 拘弥。”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后復之 杭,道经向泊舟处,忽遇先日赠钱之妇。”
无名氏 《烬宫遗录》卷下:“宫人道经 承乾宫,戏推石狮子以为笑乐。”

⒉  遵行的准则。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

⒊  道家或道教的经典。

南史·顾欢传》:“案道经之作,著自 西周 ;佛经之来,始乎 东汉。”
《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
《<通志>总序》:“道家则有道书,有道经,有科仪,有符籙,有吐纳内丹,有炉火外丹。”

网络百科

道经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当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 近音词、同音词
  • dào jīng翿旌
  • dào jīng道经
  • dào jìng道境
  • dào jìng道径
  • dǎo jǐng倒景
  • dào jìng道徑
  • dào jǐng盜警
  • dào jǐng盗警
  • dǎo jǐng倒井
  • dào jīng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