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

词典名字:

草书

词典发音:

cǎo shū

注音:

ㄘㄠˇ ㄕㄨ

成语繁体:

草書

词典解释

草书[ cǎo shū ]

⒈  汉字六体中继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时速度快。

grass characters; calligraphy executed with strokes flowing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cursive hand;

引证解释

⒈  汉字字体名。草书之称,为隶书通行后的草写体,取其书写便捷,故又名草隶。 汉章帝 好之, 汉 魏 间的章草,殆由此得名。后渐脱隶书笔意,用笔日趋圆转,笔划连属,并多省简遂成今草。 晋 王羲之、献之 父子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至 唐 张旭、怀素,宋 米芾 等又发展为笔势恣纵、字字牵连、笔笔相通的狂草

网络百科

草书

  •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 近音词、同音词
  • cǎo shū草蔬
  • cǎo shū草疏
  • cāo shù操术
  • cáo shǔ曹署
  • cáo shǔ曹属
  • cǎo shū草书
  • cáo shǔ曹屬
  • cāo shù操術
  • cǎo shū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