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茅

词典名字:

包茅

词典发音:

bāo máo

注音:

ㄅㄠ ㄇㄠˊ

词典解释

包茅[ bāo máo ]

⒈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书·禹贡》:“包匭菁茅。”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酒,为缩酒。”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包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午,敕 常州 府岁贡包茅。”

网络百科

包茅

  • 苞茅是南方的一种茅草,又叫菁茅。苞茅草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楚王在这一带立国之初,周天子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有这种茅草,主要用于缩酒祭祀。菁茅或苞茅也被尊为灵茅。至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祀传统中仍可见苞茅祭酒的遗风。制作祭酒时,先将菁茅、酒曲和米饭搅拌在一起,使米饭发酵成酒,然后主持用菁茅过滤掉酒糟,把酒浆装进大瓦缸,沾过灵茅的酒成为神酒。最后将祭酒装进小土陶瓶子里,在瓶口系上一束茅草,以备用于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而今天的湖北端公舞中也有类似风俗的影子。
  • 近音词、同音词
  • bào māo豹猫
  • bāo máo包茅
  • bāo máo苞茅
  • bào māo豹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