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

词典名字:

八佾

词典发音:

bā yì

注音:

ㄅㄚ ㄧˋ

词典解释

八佾[ bā yì ]

⒈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亦作:八溢八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

《论语·八佾》:“孔子 谓 季 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朱熹 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汉书·礼乐志二》:“千童罗舞成八溢。”
颜师古 注:“溢与佾同。佾,列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开封府君歌》:“堂献六瑚,庭舞八羽。”
杨炯 《盂兰盆赋》:“鏗九韶,撞六律;歌千人,舞八佾。”

网络百科

八佾 (《论语》篇目)

  •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 八佾 (汉语词语)

  • 亦作“八溢”或“八羽”。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为八行八列,故称其“八佾”。
  • 近音词、同音词
  • bā yì八议
  • bā yī巴依
  • bá yì拔意
  • bā yì八翼
  • bā yì八溢
  • bā yí八姨
  • bā yì八佾
  • bā yì八译
  • bà yì罢议
  • bà yì罷議
  • bā yì八議
  • bā yì八裔
  • bā yì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