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七章 》译文及注释
分类
文
翻译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注释
衣:穿,当动词用。
敝缊(yùn)袍:敝,坏。缊,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害,嫉妒。臧,善,好。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七章 》作者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民国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词在集中。► 3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