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典故素材
导航

太石村事件

2020-12

第一篇太石村事件
《2016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才让太同志先进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总书记的这番话在中共同德县委书记才让太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面对近年来同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骄人业绩,全县各级干部坦言:“同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绩,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笃行严实的好书记”。同德县秀麻乡村民在谈到县委书记时更是竖起大拇指称道:“才让太书记就是我们心中的共产党”。这样的好口碑对一名共产党人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褒奖。

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腹地,总面积475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60米。由于地域、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基础薄弱,灾害频发,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75%农牧民处在贫困线以下,居全省之首;农牧民靠贷款生活,户均背负2万多元贷款,生活举步维艰;疾病流行、残疾人口众多,因病返贫现象极为普遍;无房户、无畜户、不通电、不通自来水的牧户分别占全县总牧户的13.1%、31.1%、49.6%和56.4%;一半牧户看不到卫星电视……,这些成为2016年前同德经济社会发展最现实最直接的写照。

2016年5月,组织选派才让太同志担任同德县委书记。面对特殊县情,才让太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一场打破噩梦、扶贫攻坚的战役在三江源腹地的同德草原打响。而今,阳光满地果满园,同德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县乡村三级路网体系完备的县;全省牧区第一个全面解决城镇供水、农田灌溉、灌区改造问题的县;全省牧区率先进入大电网覆盖到乡镇、村社的县;全省第一个游牧民全部实现定居的县;全省牧区第一个广播电视全覆盖的县。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16年的4714元增加到2016年的746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3万元增加到2.15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从3.69万人减少到1.85万人,脱贫率达到50%以上。

思路决定出路

从小在民族地区长大,曾当过老师,干过多年扶贫局局长的才让太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一切都是空谈。“共产党人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办好同德的事,最终要靠同德人自己!”上任伊始,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才让太掷地有声的讲话激发了全县党员干部决心改变同德落后面貌的信心。整整三个月,才让太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村社,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整村整乡连片扶贫开发脱贫和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富民”的扶贫攻坚新思路和打造“扶贫攻坚创新区、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区、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牧区城镇聚集区和民族和谐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这些目标思路符合县情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为加快同德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才让太的牵头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同德县贫困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11月启动同德县特殊类型三年扶贫攻坚规划,这在青海的扶贫史上还是首次。在《规划》引领下,才让太团结带领县委常委会一班人,注重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做起,解决群众吃水、用电、行路、就医、住房等方面实际困难;注重抓住增收这个核心,创办了两个扶贫产业园、三个农牧业示范园区和八大种养区;注重采用“三分天下”战略(即三分之一的牧户搬迁到县城定居,三分之一的牧户搬迁到农业点定居,三分之一的牧户在原有草场放牧),改变了以往扶贫开发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民致贫因素。全县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65亿元,年均递增8.6%;县属固定资产投资从5.33亿元增加到13.98亿元,年均递增3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430万元增加到4080万元,年均递增30%,同德县城乡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民心。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很多牧民群众传统思想观念正在悄悄发生改变……

稳定是最大的政绩

同德地处三州五县交界处,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3%,境内藏传佛教寺院众多、僧侣多且来源结构复杂,成为我省反分裂反渗透重点地区之一。加之草场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维稳局势异常严峻。

才让太经常教育藏族党员干部:“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在本区域、本民族群众中所具有的独特影响力和通‘双语’的优势,发挥好标杆、旗帜作用,任何时候都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面对、敢于亮剑、勇于斗争!”语不惊人,有的只是那一份执着和责任。在广大干部心中,才让太书记就是主心骨,有干部曾说:“只要有才书记在,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害怕,都不会感到棘手”。

2016年,同德发生“3.15”香池寺僧人示威游行和“3.18”少数群众上街非法聚集事件,才让太同志亲临现场坐阵指挥,并采取强有力举措依法有序、积极稳妥地处置了不稳定事件,并以此为切入点,以香池寺为典型、石藏寺为重点,在全县所有寺院集中开展依法治理和集中整顿工作,在各乡镇、学校、寺院、村社开展涉藏维稳宣传教育,在党内开展深刻揭批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本质活动,同时严格规范和审批宗教活动,扎实推进寺院民生工程,实现了寺院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寺院稳定的突出问题,全面遏制了个别寺院盲目坐大的态势,严厉打击了个别寺院骄横嚣张的气焰,严肃教育了少数群众跟风随流的不良思想倾向,寺院稳定、僧侣稳定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才让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工作多么忙,他都要抽时间带头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下访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上行下效,带头化解矛盾纠纷,带头为群众排忧解难。四年来,同德从未发生过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2016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针对与邻县长期存在的草场纠纷问题,才让太先后多次前往邻县进行协调,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签订睦邻友好协议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友好协议,有效维护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同时,他提出并实施县级领导干部“五联五包”责任制;探索建立社会管理、寺院管理、学校管理、基层组织、思想教育五大长效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实现了同德维稳从应急转入常态化管理的轨道。

始终把抓好党建

作为第一责任

才让太同志始终坚持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经常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四年来,统筹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为70%以上的村社区新建了党员活动室。调整提高基层组织运转经费和村社区“两委”成员报酬标准,社区干部月报酬由1385元提高到3096元,村级运转经费由2万元提高到3.5万元,达到了全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推进基层党组织管理方法,选配102名干部入乡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整动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整顿转化率达100%,在39个先进党支部中,培育党建示范点15个、占38%,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才让太时刻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县具体措施作为抓班子、带队伍、严律己的准则,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选人用人方面,严格执行《党政领导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用人更加注重一线和工作实绩,赢得了干部群众满意。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在工程招投标、土地批租、政府采购等问题上,坚持做到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不插手干预,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良好形象。大家都交口称赞他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好书记。

正因为他在同德各族干部群众中留下了好口碑,正因为他带领同德各族干部群众开创了改革发展稳定好局面,2016年初才让太被提任为州政协副主席,兼任中共同德县委书记。这是民心所向,这是众望所归。

第二篇太石村事件
《2014竞选村长申请书》

第1竞选村长申请书

敬爱的上级领导:

我叫xxx,现年四十岁,中共党员,曾任村委委员,现任第三村民组组长、电工。

很荣幸地成为我村第八届村委换届选举村长候选人,在这里首先感谢广大村民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同时还请大家一如既往的继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这次能够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推选,我确确实实感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是一份信任,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在今天这样一个神圣的时刻,我只想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把我甘愿为全村父老乡亲们做些事情的心愿讲出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

我深知当村干部难,当一个能够聚人心,得民意,能够让百姓满意,令群众放心的村干部更难。作为一名xxxxxxx员,我是怀着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抱着一种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心情来参选的。如果我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当选,我将本着全心全意为全村人服务的信念,实实在在为百姓,全力以赴谋发展。具体办好以下实事:

一、真正实现家家户户通水泥路;

二、重新改造旅店楼,建设一个集商贸、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楼,为村民营造就业、住宅的良好环境;

三、新增娱乐健身场地一个,为村民创造更好的健身、娱乐条件;

四、新建村老年活动室,让广大老年人真正有自己的娱乐、活动场所,做的老有所乐;

五、村民福利在保证原有福利的前提下,逐年要有增加;

六、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十斤鸡旦;

七、规范企业承包合同,落实财务监督制度,健全民主理财体系,扩大集体经济收入;

八、参加高考考入大学本科的学生当年每人发奖学金壹仟元;

九、免收农村合作医疗费,真正让我村村民人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十、彻底改善我村卫生环境,每天设专车回收垃圾,做到垃圾不落地;

十一、在幼儿园原址新建高标准半托幼儿园一座,让每个幼儿都有条件接受良好的幼期教育;

十二、完成闭路电视模拟转数码的改造工程,免收村民的转换初装费;

十三、认真进行考察,新上村办企业一个,为村民提供就业和致富的机会。

以上是我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承诺,我保证不辜负广大选民的期望,担起这份责任,保证在任期内赶上或超过邻村五里后的发展水平。说到做到。我愿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如果不能兑现我将主动辞职。最后,我只想向全体村民说一句话,那就是: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个满意。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第2竞选村长申请书

敬爱的上级领导:

您们好!

我是一名八零后的青年,我生长在这个我热爱的村庄,亲眼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发展和变迁。现在越来越觉得村里急需一位能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改变东湾村面貌的带头人。怀着能够为东湾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份微薄之力的希望,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向领导和乡亲们对东湾村村长一职提出竞选申请。经过我多年来对东湾村的认真观察、思考、认真总结,对东湾村的目前各种状况已经非常了解,并且对东湾村未来的发展规划有自己的一些拙见,现予以阐述如下,希望各位领导和乡亲们能够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东湾村概况

东湾村地处土默川平原,位于大青山脚下,面积约2平方公里,京藏高速萨拉齐出口就位于村口,毗邻110国道,距离萨拉齐镇仅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是经济发展的最优条件。我村向东就是土右新型工业园区,村周边建立众多大型煤场,来往车辆量巨大,为我村的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潜力。20xx年新建的敕勒川大街景观大道,更将东湾村的优势扩大,所以未来的几年,我相信是东湾村巨大发展的几年,所以也急需要一位正直、远见、有能力、有魄力的村庄带头人。

二、经济状况及建设意见

东湾村因地处大青山脚下,在与萨拉齐镇的狭长空间内,有着西湾村、火盘村、后湾村几大村庄,人多地少,而土地土质极适宜果树种植,且口感香甜,多汁,所以沟门镇的水果远近闻名。本村村民多栽种果树,杏树,

李子树、梨树等,每年从果园的收入近万元。家庭劳力在附近煤场、工地打工,年人均收入约4000——5000元(个人统计数据有误差),这一收入水平远低于全国农村人口平均水平。

近几年有修路、商业用地有村民卖地收入,但失地的收入不能更好的利用将为村庄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容易滋生赌博等不良风气。

我建议在未来几年内首先要将村庄的水果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并进行大力推广,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帮助下,从根本出发,让村民都富起来。具体方法就是,将现有村民的果田采取村委会集体承包方式,产业经营,打造果田旅游、农家饭店等旅游休闲项目,这样既可以将保证村民收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

在交通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果田生态农庄,以及停车、住宿、休闲等项目,既为特色水果做了推广,又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使村庄走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走向共同富裕。

三、新农村建设

1.环境建设

良好的环境是新生活的开始,东湾村道路建设虽然部分已硬化,但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等跟不上脚步,让村里环境多少受到影响,未来村里将利用公共基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为我村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公共医务室

建立公共医务室,以公共基金建设新医务室,或补助现有医务室,让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可以不必老往镇里跑,节省资金和精力。

3.文化建设

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匮乏,容易滋生赌博等不良风气。未来将在村里建设综合活动室,设立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场所可以让青年、老人、小孩、妇女等充分享受业余时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未来东湾村建设和发展方面,我还有很多打算,在此不一一列举,我相信在全村父老乡亲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的东湾村一定建设的更美好。

四、村务管理方面

我知道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新一届村委会的领导力和对村里的贡献,这需要一个团队时刻以村庄利益为重,时刻以村民利益为重,一切将村庄的发展放在首位,不做任何不利于村庄的事。这一点就要求村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要透明化,如果我成功当选村长,将对上届村委会的所有账目进行公开公示,并将本届村委会所有项目邀请村代表监督执行,并进行阳光公开,让大家心里有数。

一切事情都是以民为本,从村民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村之长。以上是我对东湾村未来发展建设的一点拙见,我本着虚心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努力为东湾村的建设付出最大自己最大的努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第3竞选村长申请书

敬爱的上级领导:

作为一名普通的义庄村人,此前我还没有为养育我的家乡以及关心、支持我的父老乡亲做更多值得说的事情。我不想冠冕堂皇地做多少任期内的承诺,因为,面对全村老少的信任和期望,我只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时刻准备着为我们村的长远发展付出实实际际的行动。

这次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推选,我确确实实地感到心潮澎湃,感慨万分。在今天这样一个神圣的时刻,我只想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把我甘愿为全村父老乡亲们做些事情的心愿讲出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我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青春年少时家境贫困,也曾种地务农,也曾在村办企业劳动,和许多人一样,心中时刻都萦绕着一个脱贫致富的梦。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了我们走出困境的良好机遇,这些年来,承蒙上级有关部门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关心,尤其是咱们淳朴善良热情厚道的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我自己办起了企业,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得到稳定和壮大,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老实说,我有自己的事业,也曾有过一辈子沿着这条个体私营经济的路子走下去的设想和打算。对于我竞选村委会主任,当一名村干部,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一定存在有一些议论。有人会猜测我当这个村官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也有一些好心人劝我不要揽这份恐怕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是的,在面临这个在我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抉择的时候,在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到来之时,面对众多村民的推选,我想了很多很多。如果从我个人事业和利益的角度考虑,我完全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一直以来一种盼望着能够为村民做更多的事情、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强烈愿望驱使着我,使我坚定了竞选的信念。我想,个人富裕不算富,只有全村人都走上小康之路才算富!是xx村的山水养育了我,全村父老乡亲对我的期望很厚很远,而我回报以村人的,至今还很少很轻。人生在世,就得要有一种精神,要懂得感恩,懂得奉献,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毅然走上了

这个竞选的舞台,不为别的,只想为全村人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只想用最大的能力回报以信任和支持自己的父老乡亲。

我深深地感到,当村干部难,当一个能够聚人心,得民意,能够让百姓满意,令群众放心的村干部更难。有句话说得好,叫:给了舞台,就要唱好戏。我是抱着一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xx人服好务、办好事的心情来的,如果我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当选,那么,上级党组织和全村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和期待就是我干好工作最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我当好一个村干部的力量源泉。我想,组织和群众既然选择了我,我既然选择了为全村人服务和奉献,那么,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就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拿出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勇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阻力,搞好我们xx村的稳定、发展大业。我将本着上为支部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全心全意为全村人服务的信念,怀着一颗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平常心,扑倒身子为集体,实实在在为百姓,全力以赴抓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组织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当一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合格村干部。

如果能够当选,我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一、抓稳定创建和谐氛围。我会主动地向老干部们学习请教,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和提高自己。要把全村干部群众团结起来,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形成一致,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按照法制、有序的轨道开展各项工作,村干部身先士卒、一心为公,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我们xx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做表率建设务实班子。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一切工作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办村民所需,当好广大村民的代言人和带头人,建设一个凝聚人心、务实求真的坚强班子。

三、抓公开打造透明村务。在村党支部的领导监督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和监督下,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并真正落实好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用干部自身的清白,给百姓一个明白。

四、引资金构筑多元经济。想方设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并为村民投资办厂、开店、发展种植、养殖业等尽量地提供条件和优惠政策,在帮助村民投资贷款、建厂选址、扩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等等各方面提供服务,逐步实现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壮大、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村民安居乐业的宽裕型小康村经济发展目标。

五、办实事健全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搞好经济建设,确保全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团结,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村镇建设面貌不断改善,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尤其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那些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助学儿童得到应有的救助,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实现共同富裕。

六、谋发展坚持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各项文明创建、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目标任务,硬化软环境,注重抓发展,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各项工作不落后,各项事业争一流,营造文明、和谐、安定、活跃的良好村风,努力使我们义庄一街村创建成为宽裕型小康村、文明村、教育先进村、综治达标村。无论完美的计划还是良好的愿望,都需要脚踏实地地以务实的精神付诸实施,都离不开坚强的物质基础做保障,都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干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努力。以上打算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想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不想做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口头承诺,也没有目标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我只想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只希望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最后,我只想向全体村民说一句话,那就是: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个满意。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第4竞选村长申请书

敬爱的上级领导:

您们好!

我名xxx,立石村4组人,大学学历;鉴于我们立石村今天的现状,我感觉到我们村急需一位能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改变我们立石村的村容村貌的带头人。怀着能够为我们立石村的建设和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的希望,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向领导和乡亲们对立石村村长一职提出申请。经过我多年来对我们立石村的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总结。我对我们立石村目前的各种现状有相当的了解,并且我对我们村的具体发展规划有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乡亲们的支持。李家村的基本情况

我们村是自然形成的自然村寨,有一定的历史,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离丰城县城不足15公里。我们村前毗邻丰抚公路,后傍着京九铁路,中间还有一条河流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便利的交通优势,为我们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村只居住了汉族一个姓氏的李氏村民,总人口一千多人,这为我们创建和谐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李家村的目前现状

经济建设方面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而我们村人均纯收入估计在4000元左右(个人估计结果),远低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急待提高。我们村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外出打工,尤其是年轻人,过着类似“妻离子散”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年轻劳动力的外流导致了我们村的部分良田荒废,池塘水面堵塞等,这将不利于我们村的长久发展。我们村传统的家庭农业耕种养殖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主要是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急需改变这一现状。

思想道德方面

鸡鸣狗盗的事时有发生,街坊邻居相互谩骂和打架也经常演绎在我们生活中,婆媳不和的气息也常萦绕着我们生活的空气中,公共财产占为己有也不乏其后续党员发展力度不够,尤其是年轻党员竟然出现了断层现象,教育程度不够高,虽然最近几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比例还远远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村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土地资源方面

我们村的土地资源一直以来总体来说比较匮乏,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因修路而征收等原因而使其锐减。我们村的土地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严重分配不均,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上两辈人的手里,后面出生的人就就不曾享受半分地的收益,造成各家所分的土地严重不等,(这个问题主要讲的是我们村里的山,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的问题,需待解决。);二是做房子的土地供应紧张,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1)近几年来人口的剧增,做房子的土体需求大增,(2)存在某些村民囤积土地也使得土地供应紧张,出一些村民有土体却不盖房,想盖房的村民没土地,(3)村里面还有大量的老房子(已可能是危房)未能及时合理的处理,占据大量我们村的优势土地资源;由于这个某些村民之间相互心存怨恨;三是土地规划不规范、随意性很大:由于前些年做房子的地需要膨胀,为了解决这个情况当时村里就推山供地,在这个过程可鞥存在暗箱操作,也使得一些村民心生怨恨而导致了民不护官,官不为民的现象并且使得我们村居住不集中。

李家村后续发展方向的个人构想:

首先妥善解决好我们村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

我们村推山出租土地的事已经闹到有些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雇佣黑社会性质的人来镇压我们村民的反抗,这严重影响了我们村民之间原有的团结和关爱。这件事闹的之久,影响之大是我们有目共睹。解决好这件事我有些个人的想法:首先,在全村召开一个村民大会,在各族选出几名有威望的族代表,跟我们的村委组成一个解决该事件的临时委员会,由他们共同商讨,各族须拿出一个代表自己族意愿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由村民综合各族的解决方案投票表决通过。我们村还有件急需解决的事就是缴纳稻田浇灌电费,这个也可以在全村大会中讨论解决。希望通过这两件事的妥善解决能够增添些我们村的和谐氛围。

经济建设项目措施

引资金构筑多元经济。想方设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并为村民投资办厂,开店,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等尽量地提供条件和优惠政策,在帮助村民投资贷款、建厂选址、扩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等等各方面提供服务,逐步实现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壮大,各种经济并存。联系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村有两大养猪户,最近猪肉连连攀升,这是一个被大家看好的产业。我们整合村中的一些资源来使他们获取更多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使得他们的产业不断壮大,最后以点带面,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化基地产业带动我们村的经济发展。我们村也有一户稻田种植大户,但由于存在技术和规模的问题,造成经济效益不那么的理想。我们村可以考虑给他一些便利,例如可以将种植的田集中,这样就可以方便他集中管理和害虫的防疫等,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农业专家给他和我们提供种植技术方面的指导。使我们的种植业多元化、现代化、最后达到经济化。由于我们村也离街市也比较近,我们村的一些村民也可以考虑去开店。等等。通过各种渠道来努力盘活我们村的各种经济资源,使得我们村不断接近村民安居乐业的宽裕型小康村经济发展目标。

思想道德建设措施

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服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在村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努力盘活各种资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方面,多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与他们交流,向他们请教工作方法以及跟他们一起探讨经济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党员,尤其是年轻人,为我们村的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引进新思想。然而我们更为重要的是抓稳定。

创建和谐氛围,我会主动地向老干部们学习请教,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和提高自我。要把全村干部群众团结起来,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形成一致,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安装法制、有序的轨道开展各项工作。并且我们会按时地组织我们村村民学习,提高村民综合素质,积极宣传党建理论,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更须做好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工作,利用科教片等向党员、村民宣传先进的农业发展知识、利用标语、广播等形式向老百姓宣传法律法规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根据大家的特长和爱好,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大家生活的同时,增加村民们之间的交流,调动热情,增强自信。如:组织一直村文艺队(宣传政策、表演),开展农业种植、养殖能手大赛,调动大家劳动的积极性。另外加强党员、村委和村民之间的深层交流,共同把我们村氛围建设的更和谐。

大力改善我们村基础设施的举措

首先,新建我们村村卫生室,努力帮助李军和李升根的私人诊所重新开业,为我们村民解决小病问题不出们,努力朝着当村里的资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为村民付费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手续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其次,尽快开办一个属于我们村的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这样不仅方便我们村的儿童上学,也能解决我们村年轻人员的就业问题。最后,村里其他的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村的剩余劳动力来进一步完善,资金需求可以由大家均摊(也可以募集)。老年人和儿童娱乐场所也是我们因该着手解决的事物。除此之外,我们村还应该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老年人和贫困户扶助资金制度以及大学生奖励机制,让我们村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不离家,还可以为我们村的困难户及时的解决一些紧急问题以及充分调动年轻人上学的积极性。通过我们全村人的不懈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村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的现代新农村。

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措施

通过我们村的村民大会讨论,共同制定出一套长期可行的土地使用方针。在居住房供应地方面我们尽量做到:居住房供应地无一块地搁置,没房想建房的村民随时有地可建。尽快整理出老房、危房占用的优势土地资源,进一步缓解我们村居住房供应地供应压力。在山地分配的问题上,尽量做到分配均衡合理,人人有山份,人人拥有我们村的山地管理权,收益权等。村民日常事务管理改革措施

(1)、我将组织村委成立村民日常事务管理委员会,专门为村民日常服务。该组织必须保证每天有一名成员在村委会办公大楼值班,让村民找我们时有人可找,有人可问,我们村民产生纠纷有人可以调节。

(2)、尽快帮助我们村制定出一套我们村村民的各种行事规章制度,让我们村村民日常事务管理委员会在办事有章可依,村民在产生纠纷时有据可依等。并且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依照村党支部,村委会档案管理规定,做好文件材料的档案,使农村工作走向规范化、今后也有据可查。

(3)、我们将不断向村民宣传国家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让村民时刻心中知法、懂法、护法、最后用法律保障自己个人权益,决不允许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来蒙蔽甚至恐吓村民而获取不义之财。

(4)、抓公开打造我们村透明财务、在村党支部的领导监督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和监督下,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并真正落实好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用干部自身的清白,给百姓一个明白。

总之,通过上述等各项举措,能够尽快完善我们村的各项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鄙人对我们李家村的一些拙见和李家村今后发展的一些个人见解,有不实和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村民及时指正。

本人郑重承诺:群众利益无小事,遵循完事与群众商量的原则,不搞个人主义,不独断专横,为李家村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最后,我只想向领导和全体村民说一句话,那就是:您们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您们一个满意;如果大家暂时不给我这个机会,说明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担任我们村的村长,但我还是会继续关注我们李家村的发展,关注李家村的一切,同时也会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希望能够尽早为我们李家村的发展奉献一份力!

致此

敬礼!太石村事件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太石村事件
《农民问题》

一、历史上的农民问题

1.封建社会的农民问题

在封建社会里,借助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中国农民极大的发展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极大的增值了自身数量。唐宋以前,中国农业生产力处于上升阶段,这一时期农民数量增长,但增长率不高。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到了巅峰,不仅农业产量极大提高,农民总量也登上了一个高峰。1820年,我国农村人口比重为93.1%。封建社会晚期,农民数量仍然急剧增长,但小农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即使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孕育,农民的转化受阻。太石村事件

2.近代中国的农民问题

近代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虽然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之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仍然十分微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也非常有限另外,近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时,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才去的一系列变法,革命,都没有重视中国社会的主题是农民,更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作为“弃儿”,农村和农民一直在衰败和危机中挣扎。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

上世纪2、30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不仅没能解决农村衰败的问题,反而激化了农村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大动荡。由此,各个方面广泛关注试图解决农民问题。国内存在两种研究路径:一时处于救国救民的政治需要而研究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以毛泽东和梁漱溟为代表;二是从学术上研究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其中以费孝通为代表。

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实际上对农民的苦难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方法,毛泽东将农村和农民问题归结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即不合理的地权关系。因此,只有充分动员广大贫苦农民改变旧的统治秩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4.建国以来的农民问题

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在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4.1.1毛泽东:农民集体化

毛泽东希望通过集体化的道路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也要借此来实现工业化。但这样并不是把农民问题放在首位去考虑的。当时我国工业化缺乏原始积累,也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早期那样进行血腥的积累,再有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我们只能依靠自己进行工业化的积累,这也就意味着,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只能来自于农业,农村和农民,这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农民问题。

再者,集体劳动是许多人共同劳动,劳动的态度和贡献都有差别,然而这样的差别却没法通过劳动所得体现出来,有人偷懒有人占便宜,这就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个别地方的包产到户被严厉打压。直到三年自然灾害,党对农村政策出现了两种思路:一是支持包产到户;二是坚持人民公社制度。后来毛泽东激烈批评包产到户的主张,而且形成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最后发展到了“文革”。这一时期,农民问题又被搁置了。

4.1.2.邓小平:农民自主化

农民自主化即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是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让农民的个人利益取代抽象的集体利益,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都是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自创的,邓小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样制度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一举解决了中国长期的粮食紧张问题。然而,土地有限,大量的农村劳力出现了剩余。此时,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发展,民工潮席卷全国,以对抗这种“过密化”的历史进程。

4.1.3江泽民:农民非农化

江泽民观察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到农业本身,也影响了国民经济,他认为应当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同时还要合理有序的转移农业富余劳力。2001年,江泽民明确提出了以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民的非农化。

4.1.4胡锦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二、当下的农民问题

1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利益

这里说的利益包括他们的物质利益和民主利益。

农民其实是很实际的群体,谁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拥护谁。可现在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笔者将具体举一些事例。

(1)农民收入增长仍旧缓慢,城乡收入差别巨大。

虽然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但是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在上升,选种,农药,化肥等价格也在上升,除去物价上涨的因素,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城市发展很快,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基尼系数为0.61,世所罕见(全球平均基尼系数0.44)。

最近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根据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截至2012年6月25日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有69%的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低于农民工收入水平。两者并非是在统一对比参照和调查支撑体系及统计工具下完成的统计结果,因而并不具备可比性,至少不能简单地对比数据本身。所以有些读书无用的言论只能一笑置之。农民工所做的工作多为苦累,但现今的大学生多对就业期望过高,二者工资可否比较还需考虑多方因素。

(2)界定不清的土地制度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农民之父”这一经济学的传统名言,生动的描述了土地对于农民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农民问题始终离不开农民对土地的依附问题。

然而自人民公社解体30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一直被曲解,一些官员媒体曲解为全部归村所有,更有些农民甚至以为土地归村委或者国家所有,笔者的父母就是一例。而真相是中国农村95%的土地归村民小组集体所有。这里想要笔者家乡的例子。

笔者来自新疆边陲的一个农村,村里曾征集民意,与开发商签约,开发商承包农民的一亩地,合同中承诺低价向村民出售门面房。然而开发商后来违约,将门面房高价卖与他人。按照违约应赔偿36万/亩,然而开发商却翻脸不认。无奈之下,村民联合上访,在乡镇府,县政府提出合理诉求却无人管理,只好继续去市政府,自治区政府上访,终于引起了重视。在政府的介入下,按照土地每年年均产值5000元计算赔付,整体是21万余元/亩,然后土地归开发商所有。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县政府居然给出了“以后土地搞承包这种事情必须经过我们,你们说了不算”类似言论。不少村民都认为县政府拿了开发商的好处,暗中帮着开发商。也不能怪他们作此想法,现实中不少地方征地收入的分配比例都是农民得到的最少,集体得到的稍多些,最多的是政府及其机构。

(3)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可以说是一切农民工一切权利不平等的根源。1958年起,政府实行了严格的以城乡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户籍管理制度,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农村劳力的剩余促使了民工潮,可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往往受到各种歧视,以前会被叫做盲流,城市里许多职业都会因为户口问题与他们无缘。他们没法在城市落户,因为门槛太高,手续太多太繁杂。在工资待遇和维护自身权益上他们也没法和城里同行看齐。随迁子女上学也存在困难,要么需要交高额的借读费,要么只能上比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其实即使不是农民,也会被户籍制度所困扰。前些天媒体报道的北京张建党张图父子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建党从安徽来到北京种草莓,卖草莓,收入也不算少。但因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儿子不是北京户口,按规定就不能参加北京高考,张建党曾经想钻法律的空子给儿子办绿卡,这样也可以参加高考但失败了。为此,张建党只好送儿子出国。张建党家境算比较殷实,不能想象广大尚在挣扎的农民该有怎样的心酸。

(4)基层民主制度

村民自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授权方式,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这样,村民有足够的权利去决定谁来担任他们的村长,谁来向他们负责。农村是国家权力的末梢,村民自治的可控能力强。但是村民在选举村委时还是有很大水分,这其中包括村民投票选举盲目,谁给他们钱或是好处他们就选谁。也有些地方村民选的村委根本没有办法上任,工作还是由之前的村委来做,选举只是走了一个形式。甚至还出现过村民要“罢”贪污的村官,却被警告毒打逮捕,比如2005年的太石村事件。

2当下农民的素质问题

李海宏、车明诚把农民素质较低概括为: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较保守,心理素质脆弱。特别是我国农民现在在受教育程度、观念、技能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制约着他们接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发展。而且在农村,考学是他们理解的翻身的最好方式,所有有许多文化程度高的人都流出了,在农村余下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农民,也十分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解决农民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农民是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我们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农民可以说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在历史上农民阶级立下过很多功绩,毛泽东就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指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最广大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能否的妥善解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农民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的发展问题。法国史学家索布尔曾说: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都占有一个轴心的地位。处理好农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就能实现,社会更加稳定,这也是巩固共产党领导的保证。

四、如何改善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一个难以很好解决的问题,或者不能够彻底解决。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改善。党和国家应当致力于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并且帮助提高农民的素质。不仅仅是出台一些惠民政策,提高农民收入,还要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切实的保证农民的民主权利,比如石台村事件,村民确实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防止执掌集体经济组织控制权的村干部以权谋私,造成集体财产流失”,可是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应有的帮助和支持。再如笔者所居住的村子若能在当时积极寻求法律帮助,也许可以拿回属于他们的全部利益。现在农民上访的例子还是比比皆是。我们应当要拓宽农民反映民意的渠道。给农民更多的话语权。应当有农民的组织团体和代言人,站出来传递和表达农民的诉求和意愿。这样的平台应当越来越大。另外,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来帮助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能提供各种技术上帮助。

五、日益凸显的农民工问题

无论出于农民自身观念的改变还是农村劳力剩余的局面,农民都在努力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胜过模式,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这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然而,一直以来农民难以摆脱低知识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素质等等标签。他们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他们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他们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他们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他们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四篇太石村事件
《专访笑蜀》

专访笑蜀:公民运动与中国转型(上)

作者:陈宜中

来源:FT中文网

来源日期:2015年06月11日

一、早期经历

笑蜀:我是1962年生于四川仪陇。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当时乡村教师分两种,一种公办,一种民办。我父母都是公办,在仪陇的边远山村教书。我们县以前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即所谓“老区”,现在仍很穷,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像吉普赛部落一样,我父母不断迁徙,这个村子教两年,那个村子教两年,我也跟着流浪,至少住过三个村庄。从小跟农村的孩子一起玩大。

陈宜中(以下简称“陈”):从反右到文革,您家里受到哪些影响?

笑蜀:我父母都是地主子女,文革中受批斗。我到入学年龄,隔壁的民办老师招生不肯收我,就因为我的家庭出身。陈:您父母都是老师,也教您吗?

笑蜀:哪顾得上?我爸远在外乡,又一直挨批。妈妈一个人带我们五个孩子,还要一个人教复式班(按:不同年级合组而成一个班)的所有课程,根本忙不过来。我打小就是野蛮生长。文革期间无书可读,我只好读报纸杂志。我父亲每周或半个月回家一次,带的礼品都是《解放军文艺》一类的读物,我拿到就高兴得不得了。

所以我的政治启蒙蛮早。最早印象是1971年9月林彪案发生,当时是逐级传达,从中央传达到乡村小学,已经是10月了。当时乡小(按:村小的上级是乡小)叫我妈妈去开会,但没事先告知主题。妈妈刚好生病,就叫我去。我把会议内容回家复述给妈妈听,说林彪叛逃摔死在温都尔汗,妈妈吓坏了,一巴掌打过来,以为我乱说。那时起我就慢慢对政治有了关心。

陈:您1980年去广州中山大学读历史,历史系是您的第一志愿吗?

笑蜀:当时我考分不低,心高气傲,第一志愿就填了北大,中大是第二志愿。历史系也是第二志愿。我从小就想当作家,专业第一志愿是中文系。结果取的都是第二志愿,即中山大学历史系。

陈:能否谈谈您的大学时代?

笑蜀:我刚进大学时,西单民主墙运动和以全国高校为中心的民刊运动,已接近尾声。很多高校都有自己办的民间刊物,有些是文学性的,也有很多政论性的。中山大学的刊物《红豆》我看过好几期,是学生写、学生编,还可以拿到市区去卖,那时比较自由。我体验到思想解放最后的一股春风,也算是一种熏陶吧。但我进校不久就开始查禁了,我曾经在学校食堂的墙上看到禁止民刊的官方通告。那时我是文学青年,对读历史系是不满意的。只喜欢文学,中国文学、西方文学都读,尤其是读诗。到了大三,当局要清除精神污染。清污重点是围剿白桦的电影《苦恋》(又名《太阳与人》),但这部电影恰恰引起我的共鸣。清污让我非常愤怒,我曾气得在《解放军报》批《苦恋》的文章上到处画叉叉。我不再满足于文学,从大三开始读了很多社会政治类的书籍,尤其是苏联和东欧持不同政见者的读物。到了大四,因为想分到好一点的工作,我下了一番功夫写毕业论文,题目是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关系,后来发表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的特辑“近代中国人物”上。应届毕业生能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论文,对我是个极大的鼓励。从此我转向史学,走上了研究中国现代史的道路。

陈:毕业后您被分配到武汉医学院,教什么专业?

笑蜀:我去了武汉医学院马列课部(后来改名社会科学部),教中共党史。我教的党史是完全反着来的,跟官方说法针锋相对。但八十年代思想很解放,宽容度较高。再加上我名校毕业,又有论文在权威刊物发表,1987年还和大学指导教授合作出版了专书。这在那时不多见,所以我多少有些恃才傲物,讲课随心所欲。这种状况持续到1989年。

陈:六四之后呢?

笑蜀:学潮之前,我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思想开放的活跃学生,价值理念相当接近。后来他们成了学潮骨干,我也跟他们一起上街、贴大字报。这在其他文科学校很平常,但在武汉医学院这种工农兵当道的学校,像我这样的老师就很少有。六四后学校搞“双清“(清理、清查),全校只有两个靶子,一个是党员,一个非党员就是我。1989年成了我的转折点,一下子摔下来,几乎掉进十八层地狱。

陈:清理跟清查有何不同?

笑蜀:清理党员,清查党外。校方对我内查外调,费时一年,还把我的学生找来揭发我,结果除了大字报和上街,没别的东西。但总之是不让我上课了,把我调去数据室当数据员。我那时很倔、很傲,不服从安排,不去数据室上班,就在家带孩子。每个月只领很低的起薪,生活非常艰苦。

课部主任看不过去,他有爱才之心,想用我。但用我要有理由啊。1990年全国反和平演变,中宣部跟教育部联合,拟了大概几百个反自由化的课题,向全国高校的政治课老师招标。凡是愿意投标的,愿意冲锋陷阵反自由化的,文章优先发表,职称、工资、奖金都破格,助教提讲师,讲师提副教授,副教授提教授。课部主任跟我说:”这是你将功补罪的机会,你领几个课题回去写两篇文章,我来给你安排发表,我就可以给上面交代,说这个同志改邪归正了。这样你就可以上课了,职称、工资所有问题都可以一揽子解决。”但我一看到那些课题,心头就升起一股火,极其愤怒。

为什么愤怒?我是教中共党史的。我一看就知道,那几百个课题好多都是在批判中共自己当初的主张。说话不算话,翻脸不认人,太过分了。

二、历史的先声

陈:您后来编的《历史的先声》流传很广。如果没有这本书,人们大概不会注意到中共当年反国民党的说词,一再诉诸普世标准的民主、自由、人权。

笑蜀:当时不像现在,现在有不同看法,可以写成文章,网上总有发表空间。当时没地方发,只能憋肚子里,憋得很难受,怎么办呢?我就有了编《历史的先声》的腹案,就是要跟“反和平演变”对着干。

我就开始泡图书馆,翻旧报纸。旧报纸不能复印,只能钢笔抄。这个过程跟挖金子、挖矿差不多,找到一篇文章就好像发现一颗矿石,可以兴奋半天,就这样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陈:您挖掘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共言论?出处有哪些?

笑蜀:主要是1940-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机关报的言论。以《新华日报》为主,包括《解放日报》。比例大概是《新华日报》占70%,《解放日报》占20%,还有10%来自毛选、邓选、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等公开出版物。选择的标准是最能代表中共中央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当时最权威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中共作为反对党,向全国人民许下的政治承诺,即如果中共全国执政,将会如何施政?施政主题就是民主、自由、人权,并以此为据,全面批判国民党如何反自由、反民主、反人权。这就是《历史的先声》的主要内容。最初的书名叫“为自由鸣炮”。

陈:“为自由鸣炮”有典故吗?

笑蜀:这来源于八十年代武汉的一份前沿刊物《青年论坛》,其中一篇文章就叫《为自由鸣炮》,是胡耀邦儿子胡德平写的,我印象很深。

书在1992-93年编完,好多年找不到出版社。最后因为吴思、梁晓燕、徐晓、甘琦等人的帮助,曲曲折折,终于在1999年9月以献礼“建国五十周年”的名义,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名是上海学者朱学勤取的。

陈:很快就被查禁了?

笑蜀:不到半年就被禁了。2000年2月,中宣部部长在例行的全国出版工作吹风会上,举着《历史的先声》说:这本书别有用心,用我党的文献攻击我党,代表同我党斗争的新方式。随后下达全国禁书令。汕头大学出版社后来被整顿,总编辑、社长都被调职。在北京,则是派国安去万圣书园反复查抄这书。

陈:何以查禁之后,此书反而不断流传?

笑蜀:事前我已料到会被查禁。所以,我提前在当时影响最大的时政BBS,即《人民日报》强国论坛,把内容都上传了。2000年封杀时,大多数文章都已经在网上传阅,愈封杀就愈流行。

陈:您九十年代还写了另一本书《刘文彩真相》。刘文彩的重要性何在?

笑蜀:刘文彩是四川大邑县的一个大地主,被中共定性为三千年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中共享他来论证所谓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合法性,证明三千年地主阶级的所谓罪恶,说地主阶级怎么坏,看刘文彩就知道了,所以农民应该跟着共产党造反,等等。

我个人一直怀疑这案子是假的,但没有直接的证据。直到1993年,有人告诉我,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有很多当年的档案。我是做历史学的嘛,一听兴趣就来了。那个陈列馆最早叫阶级斗争展览馆。1958年毛泽东有个著名讲话,即“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会后回到四川,第一时间就抓了刘文彩这个典型,搞了这个展览馆,来拍毛泽东的马屁。六十年代尤其文革期间,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就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他是神;一个是刘文彩,他是鬼。鬼的存在是为了论证神的伟大。

得知陈列馆有很多档案后,我就决定去那里做研究。

陈:刘文彩1949年就死了,何以1964年之后才变成众矢之的?这跟新民主主义的关系何在?

笑蜀:刘文彩1949年10月就去世了,当时解放军还没进成都。他在1960年代变成一个靶子,是为了服务于毛泽东的核心理念,即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文革之后,很多其他案子都平反了,这个案子就是不能平反,为什么?既然已经把刘文彩说成三千年地主阶级总代表,一旦平反刘文彩,就等于否定了三千年地主阶级的所谓罪恶。正因为如此,《刘文彩真相》很快也享受了《历史的先声》的待遇,全国查禁。跟上次一样,这次也是中宣部部长在出版工作吹风会上,举着《刘文彩真相》跟与会者说:你们有没有人认为新民主主义搞错了?他说,这本书的要害,就是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合法性。

陈:这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笑蜀:我在刘文彩庄园住了将近一个月,啥都不干,就是看檔。重要档案尽量复制、誊写,随后就在刘文彩的家乡大邑县安仁镇,采访当地人,包括刘文彩当年的随从、医生、教师、长工等等。在档案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回去写出了《刘文彩真相》,以还原他的故事,揭示宣传部门的整个造假流程。1999年11月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000年春遭全国查禁。

陈:您离开武汉医学院跟这有关系吗?

笑蜀:当然。六四之后我被停课七年,直到1996年恢复上课,待遇也慢慢恢复了,职称也评了。但这两本书一出版,我又变成黑名单上的人,学校就扛不住了。2001年底我不得不办了离职手续,去北京的《中国改革》杂志上班,半路出家进了媒体。

我一进北京,就被北京国保盯上。接下来的三年当中,国保国安骚扰不断。当时互联网开始繁荣,我在网上比较活跃,再加上北京是个大圈子,跟敏感人士的接触也令我更被敏感。杂志社受到压力,也扛不住了。2005年2月赵紫阳去世后,我因在观天茶舍发表悼念文章,被国保锁定。赵紫阳追悼会前夜,我被他们软禁了五天五夜。五天之后,国保把我押上回武汉的火车,不许我再回北京,我就没法到《中国改革》杂志上班了。

《南方周末》的朋友同情我,悄悄给我办入职手续。2005年5月我重回广州,到《南方周末》上班,这是我的另一个转折点。我在《南方周末》做评论员将近六年,直到2011年3月被迫离开。

三、维权与维稳

笑蜀:入职《南方周末》是我真正告别书斋,介入中国现实尤其介入维权运动的一个起点。维权运动从2003年孙志刚事件开始发端,但真正进入高潮是在我踏进《南方周末》的前后。那时许志永在北京组建了“公盟”即“公民联盟”,目的就是维权。同时还有山东临沂的陈光诚事件、广州番禺的太石村事件。维权运动的三大标志性事件都集中在2005年,这年简直就是维权运动的元年。

维权运动的兴起有个社会背景,就是中国的社会矛盾到了高发期。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十万起的群体性事件。

陈:最后一次公布的数字是十八万起。

笑蜀:这几年干脆就不公布了,说明局势更不乐观。

社会利益结构的全面失衡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同步的。邓小平南巡之后,开启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的头几年,应该说是蜜月时代,全民都多少享受到市场化的红利。1992-93年,是知识分子下海的高峰期,国企干部乃至很多党政干部也竞相下海,他们多数都发了财。当时的社会矛盾比较少,一直延续到1999年中国加入WTO,有将近十年的缓和期。

陈:但1990年代末,国企工人大量下岗,还出现所谓的三农问题。

笑蜀:这样说吧,在全民共享市场化红利的头几年,社会矛盾少。在这个前提下,朱镕基把市场化改革集中到两个方向:一个是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入世贸组织;另一个是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导致几千万工人下岗,当然是个矛盾,但刚刚说的市场化红利太厚实了,相当程度缓解了下岗问题。几千万国企工人下岗放在今天不可想象,但当时没大事,没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因为市场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把这几千万工人多数都消化了。

世纪之交的三农问题,源头是分税制,这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按照那个财税结构,愈是下级政府,公共财政的分配愈少。当时土地财政还没起来,乡镇一级政府主要靠搜刮农民来创收,搭着农业税的便车向农民收费。农业税是国家收的,实际只占农民负担的30%不到;另外70%是乡镇政府搭便车的摊派,不摊派它们就没法生存。大概是那么一个情况。农民当然怨声载道。但2003年胡温免除农业税以后,这问题基本解决了,或至少大幅缓解了。

陈:在市场化的前十年,政权跟知识分子的关系又如何?

笑蜀:2002-03年以前,政权跟知识分子的关系也比较缓和。因为经济高速发展,有的是红利,可以用来收编知识分子,尤其是体制内的高校知识分子。一直到2002年前后,连许志永、滕彪、陈光诚这几位维权先驱,也都得过奖,都上过中央电视台,这在今天不可想象。他们选择在维权的路上走,一开始多少也是因为他们相信有空间。胡温刚上任时,表现出励精图治的姿态,包括让政治局学习宪法,给了自由派知识分子一些希望。但胡温顶不住党内压力,很快就有了学古巴、学朝鲜的表态。

陈:到了2005年,对体制内政治改革的期盼已经大致落空了?

笑蜀:最明显的转折是青岛会议。青岛会议是曹思源主办的,参与者包括朱厚泽、吴敬琏、茅于轼,聚集自由派大老讨论宪法问题。这个会议马上被打成敌对势力策划的颠覆活动,形势急转直下,政权跟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关系愈发对立。于是,维权运动开始拐弯,逐渐走到了政权的对立面。政权把维权当成假想敌,谁如果坚持继续维权,就等于跟政权唱反调。我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南方周末》。陈:您在《南方周末》写评论和社评,跟维权运动的连结何在?

笑蜀:《南方周末》是民间第一大报,维权是它的关注范畴之一。本来我去之前《南方周末》并没有固定的社评栏目。但因为现实问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题材,而单纯的报导又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评论界的黄金时代就随着维权时代到来了。在这之前,《南方周末》最受欢迎的题材是调查性报导。但2002年张君案报导和2003年孙志刚事件报导遭到重挫,调查性报导变得敏感而且越来越受压制。调查性报导渐渐沉寂之后,评论就成了中国市场化媒体最受欢迎的栏目。

我刚好躬逢其盛。《南方周末》的评论先扩张成两个版,后扩张到四个版。除了扩版,社评栏目也固定了下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编社评、写社评(叫“方舟评论”),主要针对现实中的公共问题。

陈:可否再回到“维权时代”的政经社会背景?

笑蜀:我刚刚讲1990年代是和缓期,尽管也有矛盾冲突。为什么在2002-03年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矛盾冲突的高发期,而且愈演愈烈?我认为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利益结构的改变。

自1999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开始强化一种崭新的权力和利益结构,简单说就是寡头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当然不是突然出现的,但它在江朱早期比较低调、收敛。在江后期逐渐得到巩固,到胡温上台以后,变得不可收拾。核心家族控制一切,完全放开了手脚,真正把中国变成了他们分肥的大蛋糕。各重要产业的上游像能源、金融诸如此类,都被他们垄断。他们往往把国企尤其央企当成他们的白手套,这些国企尤其央企都是被他们圈占的,本质上都是私有的,是他们洗钱的杠杆。所谓“国进民退”,背后充满了这种猫腻。愈是利润空间大的产业,愈是被寡头集团垄断。整个中国进入了寡头资本主义的狂欢期。

陈:“国进民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

笑蜀:这词早就有了,但2008年以后才流行。这年遇到金融风暴,就有了四万亿,实际上四万亿都是分给大家族的,分给被他们圈占的国企尤其央企。

陈:“国进民退”肥了国企尤其央企。但在“国进”的表象下,蛋糕大都被寡头分食,这是您的意思吗?

笑蜀:当然。华能公司名义上是央企,但实际上是家族控制的,这是最经典的例子。他们把中国的江河湖海几乎全霸占了,尤其西南地区,梯级水电站都修到了西藏高原。几乎每一滴地表水都装进了他们的管道,为他们发电赚钱,导致原有地表干枯,生态急遽恶化。太子党控制金融更是时尚,国家开发银行就一度由陈云儿子陈元控制。薄熙来在重庆,为什么市政建设那么漂亮?因为他有钱啊,钱从哪来?薄熙来跟温家宝关系很紧张,很难从国务院拿到钱,就通过大家族之间的交易,从陈元控制的国开行弄来很多亿。这些都是寡头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实例。寡头控制各大产业的上游,把民营企业的命根子都掐住了,民企就只能从事各大产业的下游,而下游附加值最低,实际上都血汗化了,都是给上游的寡头打工。我把这种寡头主宰的所谓市场化,叫做“下半身的市场化”。

陈:在寡头资本主义的格局下,还产生了哪些社会矛盾?

笑蜀:这个话题谈不完。但比方说,民营企业被挤压到最低谷,国企尤其央企的就业容量又很小,这就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同时又高校扩招,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尤其二本三本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毕业即失业,相当比例变成了蚁族。再比方说,进城农民工的二代三代,既不愿意回家乡种田,在城市也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又不愿像父辈那样吃苦耐劳、接受低工资高强度的劳动,于是多数变成游戏厅里的浪荡少年。

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公司化了。连中央政府的各部门都公司化,地方政府更是如此。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变成了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等等,权力就是他们最重要的资本,都用权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成了利益主体。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层出不穷,矛盾冲突大都由此而来。

我刚刚谈到的城市矛盾,一个是大学生蚁族,另一个是集中在城市的农民工二代。他们是未来可能的社会大动荡的火种。相对来说,农村地区还是相对平静的,尤其免了农业税之后,加上有限的农村福利政策,例如低保、医保。虽然福利很少,但在中国历史上,农民从没得到过福利,现在有了一点点,农民就很容易满足。但在城镇郊区,农户拆迁的冲突就比较多,这大概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七成左右。

陈:中共应付维权的主要手段就是维稳,您如何界定维稳?

笑蜀:维稳是维权的对立物。中国没有法治,没办法通过法治渠道解决利益结构失衡导致的社会冲突,于是就诉诸高压维稳。实质上是得罪不起权贵寡头,就只好得罪老百姓。比如说拆迁,很多地方法院都接到政法委的文件,或是同级党委的文件,说这些纠纷法院不得受理。法院在社会矛盾冲突面前干脆关门,司法救济走不通,总得靠其他办法来解决,那就靠维稳。

维稳手段大致有两种:一是利益赎买;一是暴力维稳。用他们的话讲就是,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如果你只是利益要求,而且要求不高,那就用利益来摆平你。如果不能用人民币解决,或如果要求太高,当局不愿满足,那就不是人民内部矛盾,就动用不受法律约束的暴力维稳。

另一种情况是利益要求变成了权利要求,这当局绝不许可,一定压制到底。你可以跟我要钱、要物质赔偿,但不能说这是你的权利。谁讲权利谁就是刁民,甚至是政权的敌人,就要用专政的办法,也就是暴力维稳来对付你。太石村事件

陈:所谓的维稳体制从何时形成?

笑蜀:当中国进入维权高潮之后,同时也进入了维稳时代。维权高潮发生在2005年。来年2006年周永康接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国就开始形成一个庞大的维稳利益集团。

今天众所皆知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维稳经费年年高涨,从2010年开始超过军费。某种程度上,天价维稳成本就是维稳集团的部门利益。他们需要制造越来越多的矛盾冲突和敌人,来证明维稳和维稳集团的重要性,以便从不断高涨的经济红利当中分到更多蛋糕。说白了是借敌自重,最后的结果就是矛盾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多,同时维稳的利益越来越大,维稳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包括控制舆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陈:在何种情况下,利益要求会发展为显性的民权或权利要求?

笑蜀:维权意识通常有一个变化过程,就是从初级阶段到比较高级阶段的变迁。刚开始大多是出于直接的利益冲突,当事人原本可能并没有权利意识,也没想到自己会变成维权人士。如果利益没有受到剥夺或直接的侵犯,基本不会闹事。维权刚开始都是被动的。比方说,重庆钉子户为什么要跑到楼顶上挥舞国旗抗议?因为他的房子马上要强拆了,否则他不至于这样。如果你不拆我的房子,或拆迁补偿能让我满意,那我就算了,这是刚开始。这是老一代的要求,主要都是利益取向。有些能够用人民币摆平,有些用人民币摆不平,摆不平的怎么办呢?案主就上访。由于地方法院通常不受理,就去找更上级的政府,还不行就一路上访到中央。

这么一来,上访的队伍就如滚雪球愈滚愈大,这是维稳的第二层对象。维稳的第一层对象大都是征地拆迁的直接受害人,或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人,这些人通常先去找地方政府。维稳的第二层对象是那些没被摆平的、不服气的,要去找上级政府讨公道或打官司的。于是,全国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上访潮。极盛时期,北京有十多万上访的访民,国家信访局门口每天大排长龙。后来中央政府觉得烦了,便要求地方政府就地解决,而且建立了一个量化的登记制度。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到北京上访的人多了,就一票否决,地方官就不提拔了,严重的甚至直接免职。这逼到地方官员纷纷“截访”,就是用暴力剥夺访民自由,不让去上级政府或北京上访。如果有漏网之鱼到了北京,地方官员会想方设法在访民进入信访局之前,及时拦截或绑回去。这是第三层维稳。

所有这些维稳对象,刚开始都是利益要求。但当类似冲突多了,尤其访民之间交流多了,发现这是普遍现象之后,很多访民就开始自身转型。从原来的利益要求,慢慢就导致了权利要求的萌芽。他们开始意识到北京跟省里、跟基层政府其实一样黑,甚至更黑。意识到这并不是哪级官员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是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部分老访民慢慢觉醒,甚至向民主人士转化。太石村事件

陈:年轻一代的权利意识要更强?

笑蜀:新生代的权利要求比起上一代,进步太多了。就拿年轻工人来说,他们不仅仅要求相对公平的薪资,而且要求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比方说,富士康工人跳楼并不是因为收入问题,他们的收入相比同类企业严格说不算差,但不能忍受那样的工作环境,认为不人性化,太孤独太压抑,就跳楼了。再比方说,最近一年多来在广东和湖南很多地方,工潮迭起。这些工潮最重要的要求跟过去不同,不是工资不高的问题,而是争取稳定的、普遍的社会保险。在广东和湖南,只要有工潮就有维权律师介入协助。维权运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不断纳入新兴的权利要求。四、立足社会的公民力量

陈:您在《南方周末》评论过许多维权事件,能否谈谈您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

笑蜀:2005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征地谈判谈不下来,冲突一触即发,全国很多人过去围观,但当时主政重庆的汪洋还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了。我写了一篇评论叫《重庆钉子户揭开大片时代》,什么大片时代呢?我说是“民权时代”。

另一个是成都的唐福珍事件,也是有代表性的。唐福珍是个中产,不差钱,主要是求公平。政府要把她家的地征了楼拆了,也是谈不下来。但成都李春城的处置跟重庆汪洋的处置不一样,非常强硬,唐福珍最后自焚致死,但自焚的消息被成都当局捂盖子捂了十多天。披露之后我非常震惊,写了一篇评论叫《成都唐福珍事件必须有人问责》,直指成都当局。

第五篇太石村事件
《论村民选举制的的发展与问题》

论村委会选举的发展和问题

------以太石村,乌坎村为例

村委会选举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该选举制度从确立至今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本文以2005年太石村罢免事件与2011年乌坎事件为例,在两者的比较中浅析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太石村乌坎村

正文:

一·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历史概述i

(一)·产生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由人民公社体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得到经济上的解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自主权拉动管理自主权,村民自治在浩浩荡荡的经济改革中衍生而出。

(二)·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80年代到1987年,这一阶段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形成阶段。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后导致农村公共事务无人管理,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冷水等村自发组织中国第一批村民委员会来解决公共权力的“中空”现象。这一现象得到中央高层重视并在1982年宪法中正式确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我国的村委会选举以此为基础展开。

(三)·发展阶段

从1987年到1998年是为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阶段。1987年11月,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委会选举有了具体而直接的制度和法律基础。在十年间村委会的选举中,村委会选举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四)·飞跃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在《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十年后,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对该法进行了三次审议修改的基础上,在同年11月正式颁布实施。在该时期内村委会选举质量有了提高,范围也有所扩大。

二·太石村和乌坎村事件的比较

(一)·太石村罢免事件概况

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镇太石村发生了严重的财务问题,村民委员会已失去村民的信任,被质疑贪污腐败。愤怒的村民遂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组织提请罢免程序。前后提起两次罢免,两次均失败。其间区政府采取了致使事态升级的暴力手段,动用上千警力,拘捕了几十名村民,以及几位帮助村民的维权人士。虽然村民选举出了自己的选举委员会成员,但由于某种压力下,民选委员不久都辞职,支持罢免的部分签名村民最后撤回签名,村主任罢免遂告失败。

(二)·乌坎村事件

2011年广东省汕尾市所属陆丰市乌坎村由于土地被村委会成员私下变卖问题,村民代表过去两年十数次之上访仍丝毫没有解决之下,村民与地方(汕尾市与其下之陆丰市)政府发生矛盾,经过多次游行示威,警民对峙,最后,政府对“乌坎村临时理事

会”妥协,乌坎村村民实现村委会选举的完全自治。

(三)·太石村与乌坎村事件的比较

1·相同点

首先,两村面临的问题是相同,都是财务问题,土地争端。村中负债累累,农民土地流失是农民要求罢免村委会的导火索。其次,都有政府的强制介入和干涉,政府方面甚至采用暴力形式严酷镇压村民的罢免活动和他方社会人员的参与。再次,从村民自己方面来看,都有选举意识地觉醒,村民有自己的领导人。最后,都有社会舆论,包括媒体,学者等介入。

2·不同点

从事件过程来看,太石村历经两次罢免动议,都有正式性文件:《罢免动议》和《太石村民绝食声明》;乌坎村在对峙其间曾举行了村民自发组织选举的“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可看做真正意义上的村委会选举。

从结果来看,太石村罢免失败,虽然在时间后期有相对自治的村委会选举,但后来因为“各种压力”新任村委会成员纷纷辞职并退出罢免动议,所有民选委员都被官方人选入替,甚至最终原罢免动议失效;而乌坎村最后召开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大会,有村民一人一票,采用“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和“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选出了村民自己的村委会代表。

从村民与政府的对峙来看,太石村显然是被动的,“警察暴力对待试图阻拦政府方面行为的村民,几十名村民受伤,一位80多岁的女性村民冯珍被打成骨折,一名16岁的男孩当场被打昏。”面对政府的暴力镇压,太石村村民无力反抗;反观乌坎村,“9月22日,上访次日村民依旧聚集在村口,这天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村民拍摄的视频里,全副武装的防暴部队与村民展开对殴,画面里既有几个警察追打势单力薄的村民,也有老人和小孩抡起石头令举着盾牌的警察节节后退。”,“林祖栾家的大门上贴着‘谢绝会客’4个字,大门的左右两侧以及房前屋后的几个方位一共安了7个摄像头。负责监控这些摄像头的21岁小伙张建兴告诉我们,这是村民们要求专门给林老伯的保护措施”,相比之下,乌坎村村民应对来自政府各方的压力的方式是主动的。

从舆论方面的反应来看,太石村事件中的媒体,学者后来都因为所谓的追杀,威胁纷纷抽身而出;乌坎村中的舆论的介入是相对积极的,甚至参与整个事件的报道。从影响村委会自治选举的因素来看,乌坎村相对复杂,还涉及到宗族矛盾。

三·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从太石村到乌坎村)

(一)作为选举主体的村民的维权自治意识增强

纵观太石,乌坎事件,前者有两次普法宣传活动,让不知选举为何物的村民对基层群众自治和自己的选举权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者的维权意识是增强了的,两年间十多次坚持不懈地上访,无果后的游行示威,充分证明了村民再也不是任人摆布,逆来顺受的了。

(二)选举的形式方法的改进

从乌坎村三次村委会选举来看,“村委会选举一人一票,采用‘无候选人直接选举’办法,为保证选举公平,避免选委会成员参与村委会,采用‘自荐与他荐相结合’方式,避免让选委会成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自荐参选‘村选举委员会’选民需签字声明不参选村委会,他荐的话需每人征集50名选民签名支持。”充分考虑到选举的公平公正性,避免权力的重叠,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制衡的效果。

(三)政府的妥协

太石村事件中,政府的干预手段极其强硬,由始至终未对村民的自主选举放松分毫,到最后是村民对政府的妥协。乌坎村事件中,政府的干预是逐渐变少的,且不去深究

其中的政治,社会因素,政府在该事件中的妥协虽只是尽到本职,但对该罢免事件和选举制度的进步也起到促进作用。

(四)舆论

从太石到乌坎,社会大众对基层群众自治和村委会的选举制度认识不断加深,从而使村民不再孤立无援,大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也从侧面支持了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四·村委会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因

从村委会选举制度自身来看,虽然《村委会组织法》于2010年经过修改,但乌坎村事件还是揭示该立法方面的问题。首先,缺乏必要的选举监督机制,应起到监督作用的政府并没有发挥其应尽职能。必要而有效地监督机制会减少选举中的利用不正当手段的选举,避免政府权力的滥用。

其次,选举权救济渠道有缺失,“当选举委员会没有公正合法的处理问题,申诉人对处理结果不符时,其几乎就没有其他法律上的救济渠道可用了”。此外,“当有选举权的村民对选举日期的安排,选举场所与票箱布置等选举手续是否合法,以及当选是否有效等问题提出质疑,引发争议今日僵局时,《村委会组织法》也没有相关救济规定。”ii

(二)外因

1·政府与村委会选举的矛盾

毋庸置疑,没有国家和政府的介入,指导和帮助,村民选举是无法健康发展的。但现实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舞弊和违法违规操作等行为,破坏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iii的宗旨和精神。深究政府反对村委会选举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选举的功利性判断,

政府层次越低越重视功利性后果,越可能因为角色和利益冲突而不支持选举。iv所以本应扮演指导者角色的政府却充当了领导者,内定,指派官方人员直接就任村委会代表。政府权力的滥用让村委会选举举步维艰。

2·宗族势力与村委会选举的矛盾

中国毕竟是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背景的国家,虽然新中国已建立60多年,但在中国传统的乡村仍然存在封建残余,例如宗族势力。如乌坎村事件中所述,阻碍村委会选举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宗族。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宗族长利用家族势力操纵村民选举,破坏村民民主管理活动;几个大的家族为了自己宗族的礼仪相互斗争,扰乱村民自治秩序;村民宗族观念浓重,在牵涉社区公共利益与宗族利益相矛盾的问题时往往对宗族抱有强烈认同等。v所以,宗族封建残余势力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选举的矛盾

依前所述,太石村和乌坎村提起村委会的罢免都与土地征用有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方面就是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势必得占有农用土地。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村委会自治组织的作用,村民加入集体经济组织后,其自身利益与组织利益息息相关,他们必然以组织利益为重,所以会出现在涉及农用土地保护的问题上,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正面碰撞的时候,村委会的民主性还能不能得到实现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五·小结

本文仅从太石村和乌坎村选举制度的比较进行粗浅的分析,陈列一些个人不成熟的观点。对村委会选举的改进我也不敢妄加置喙,谨以此期待前辈们作出对策,以促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i《试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罗永朝崔玉娈

ii《村委会选举的立法缺陷及改善路径》阿依古丽·穆罕默德艾力

iii《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的失范问题研究》涂用凯

iv《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特点》范瑜

v《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