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袛字的意思

袛
拼音 注音ㄉ一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衣部
五笔PUQY 仓颉LHPM 郑码WTRS 四角32240 结构左右 统一码889B 笔顺丶フ丨ノ丶ノ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ī(ㄉ一)

⒈  〔袛裯(dāo)〕短衣。

统一码

袛字UNICODE编码U+889B,10进制: 34971,UTF-32: 0000889B,UTF-8: E8 A2 9B。

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袛

袛【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袛裯,短衣也。《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西謂之袛裯。《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

说文解字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袛

袛【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袛裯,短衣也。《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西謂之袛裯。《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袛【卷八】【衣部】

袛裯,短衣。从衣氐聲。都兮切

说文解字注

(袛)袛裯、逗。短衣也。方言曰。汗襦、江淮南楚之閒謂之䙢。自關而西或謂之袛裯。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陳魏宋楚之閒謂之襜襦。或謂之襌襦。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从衣。氐聲。都衣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