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作文

时间:2020-12-28 19:35:56 人生哲理

篇一:《寓言哲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自欺欺人

《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贪婪

《寡妇与母鸡》: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原形毕露、真相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这故事是说,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未雨绸缪、付出与收获

《蚂蚁与屎壳郎》: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这是说,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缺点、正视自己

《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风险、磨砺、雨后见彩虹

老鹰可以活到六七十岁,但是老鹰的生命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三十多岁的时候是老鹰生命的最旺盛时期,但是它的优势同时又变成影响它生存的危机因素:它的翅膀很长,展开有近3米;羽毛很丰满,沉重的羽毛使它不能扶摇直上,翱翔云天;喙又硬又重,影响它捕食;鹰爪又弯又尖,影响它撕裂食物。这个时候的老鹰,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最终会因为羽毛的过于沉重而不能飞翔,因为鹰爪又弯又尖而无法捕捉食物,因为喙又硬又重而无法进食。为了生存,老鹰不得不忍受炼狱般的磨砺:它必须飞到山的最高峰,在最高处给自己垒一个简陋的窝以避免天敌的袭击,然后在山顶的岩石上,自己将又硬又重的喙摔碎,忍饥挨饿,等待新的喙长出,再用新的喙将自己的又弯又尖的鹰爪拔掉;再等待新的鹰爪长出,用新长的有力的鹰爪将羽毛一根一根拔掉,等待新的、轻盈的羽毛长出。„„这样经过炼狱般的150天以后,老鹰会长出新的喙、新的爪、新的羽毛,显得更加年轻、敏捷、有力、凶猛,获得重生。风险可以转化为动力,风险越大,所获得的可能就越多,不能因为惧怕挫折、困难、失败和危机而痛失发展的良机。靠自己、自强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分清善恶

①《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②《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这故事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团结

①20世纪初,英国的乡村有一套牛奶配送系统,将牛奶送到顾客门口。由于牛奶瓶没有盖子,山雀与知更鸟常常毫不费力,便在顾客开门收取牛奶前,先一步享用。后来,随着厂商加装了铝制的瓶盖,山雀与知更鸟便不再拥有这“免费早餐”。但到了50年代初期,当地的所有山雀(约100万只)居然都学会了刺穿铝制瓶盖,重开“免费早餐”的大门。反观知更鸟,却只有少数学会,始终没有扩散到大多数。很明显,山雀经历了组织学习的过程,借助个体的创新技能,传送给群体成员,成功增加了族群对环境的适应力。但问题是,为什么山雀可以,而知更鸟却不能呢?

生物学家发现,山雀在年幼时期,就已习惯和同类和平相处,甚至编队飞行。而知更鸟则是排他性较强的鸟类,势力范围内是不允许其他雄鸟进入的,同类之间基本上是以敌对的方式沟通。因此,虽然两者同属鸟类,但和谐相处的山雀,比起互相敌视的知更鸟,更能学习互助,进化程度更高。

由此可见,在一个群体之内,如果内部竞争太激烈,成员之间互相争位敌视,就难以发展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和谐的内部气氛,组织内的成员才能互相分享知识。

②“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后来还拍了动画片,叫《三个和尚》。九龙不治水,三个和尚没水吃,说明人多反而不如人少。如今,这个观念过时了。三个和尚的故事现在已经演绎为“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此故事说,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庙里灌进缸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一搞接力赛,就从早到晚不停地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团结协作的办法,可以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水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挑得水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这个新故事使我们看到了团队精神的独特魅力。

适得其反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了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这大大违背了养殖者的初衷,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接受建议,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创新

在一次酒会上有7个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有什么好酒。中国人把茅台拿出来了,瓶盖一启,香气扑鼻,在座的各位说茅台了不起。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英国拿出了威士忌,法国拿出了XO,德国拿出了黑啤酒,意大利拿出了红葡萄酒,都很了不起。到了美国人这里,美国人找了个空杯子,把茅台等几种酒都倒了一点,晃了晃,什么酒?鸡尾酒。综合就是创造。他哪有东西,只不过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是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我想,如果我们企业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关键点

一次,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公司只好请来了在一家小公司就职的德国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划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线圈减去16圈。”照此做后,电机恢复正常了。福特公司问要多少酬金?他要一万美元,人们惊呆了——划一条线竟要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划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划线值9999美元。”享利·福特对斯坦门茨赞赏有加,一定要请他到福特公司工作,但斯坦门茨说:“我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老板却对我非常好,是他给了我来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我不能见利忘义。”

福特更加钦佩斯坦门茨的人品,用3000万美元买下他所在的公司。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人才。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人才、技术、品牌都可以被买走,但是,有钱是否就可以买走一切呢?显然不是的,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的,首要的就是凝聚力,也就是团队精神。

赞美

南非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叫巴贝姆村,这个村里保留了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当有人犯错误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村里的人对他不是批评或指责,而是全村人将他团团围住,每个人一定要说出一件这个人做过的好事,或者是他的优点。村子里的每个人都要说,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时间长短,一直到再也找不出他的一点点优点或一件好事。犯错的人站在那里,一开始心里忐忑不安,或怀有恐惧、内疚,最后被众人的赞美感动得涕泪交流。众人那真诚的赞美和夸奖,就如一副良药,洗涤掉他的坏念头和坏行为,使他再也不会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赞美是人际关系走向融洽的法宝之一,人人都需要赞美,但却往往忽视赞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当学会鼓励和赞美。

态度回报走自己的路坚持自我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名叫阿基勃特。他仅是公司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身份低微,但他尽心尽职,努力维护公司的声誉。当时公司的宣传口号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凡是要求自己签名的文件,阿基勃特都会在签完名字的下面,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样的字,甚至在书信或收据上,也不会忘记写这几个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开玩笑地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尽管受到各种嘲笑,但阿基勃特从不在意。4年后的一天,公司的董事长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此事,马上请阿基勃特吃了一顿饭。他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这样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能成为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或许有幸运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处处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多做一点额外贡献的结果。多为公司着想,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老板是不会让你的努力白付的。阿基勃特的例子也告诉我们:用不同的心态工作,得到的结局是完全不一样的。

篇二:《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它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山上有很多晶莹的小石子,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子,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那为何不放下呢?背着石子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年轻人一楞,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其实,原材料结尾还有这样一句话:“其实,人要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可能登上人生的高峰。”有了这句话作文立意也就显而易见了。1、要放弃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方法、不好的习惯、错误的做法等等。

2、要放弃心理的包袱,轻装上阵。

3、放弃次要的、局部的不紧要的东西,是为了保全重要的、整体的和眼前紧急的东西4、放弃需要勇气、胸襟和智慧。

该得则得,该放则放

凡事都有一个度和量,过分追求自己的所得,往往会适得其反,失去更多。该得则得,该放就放,一张一弛乃

人生一大智慧。

人生即哲学,要有所得有所放。有时,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识、追求成功、追求富贵;但有时也需要用减法,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

做人该得则得,该放则放,就能更清醒科学地悟透人生的内涵,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人生不至于走向极端。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德国的科学家刻卜勒则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定律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律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掌握好了进退的分寸,我们才知道什么该得什么该放。什么都不肯放下,不但会劳损自己的筋骨,

还会惹祸上身。

范蠡、文种帮越王勾践复国雪耻灭了吴国,范蠡功成身退,做买卖去了。他曾劝文种离开,可文种还是迷恋于功名,不听范蠡之言,不懂得放下,最后被勾践所杀。可见,做人还是掌握好得和放的分寸较好。实际上,懂得放下而使人生免灾的例子也实在不少。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命于他的私人武装。

曾国藩感觉到了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可尽数的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曾国藩与他们的区别在于他及时地把握好了得和放的分寸。

篇三:《寓言类材料作文》

运用“三步式”引导学生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

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

料的话题作文。在2009年高考中,全国I卷“小兔子学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为材料。{寓言的作文}.

可见训练学生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笔者作了“三步式”探究训练,以求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作文

中凸现创造性思维,并借此对作文训练的有效性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读懂读透材料的寓意

读懂寓言,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

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

理。”【辞海“寓言”(fable)辞条】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

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

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作深人思考,从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的角度,寻找

与生活的对应点,才能准确把握寓言的寓意。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去世之后,人们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他抄录的一则寓言,原文如

下:

“为什么你的歌这样短?”有一次有人问一只鸟儿,“难道你的气不足吗?”

“我有很多歌”,鸟儿回答说:“我要把它们全部告诉世界。”

这则短得仅仅50个字的寓言,它的寓意正是契诃夫毕生从事文艺创作的座右铭:写短

文,求简洁。

寓言的魅力,还在于每读每新,让人产生人生时代的感悟。因此不仅要把寓言读懂,还

要力求对寓言进行创新阅读,把寓言读透,提高思维品质,使作文思想独特新颖。钱钟书先

生读《伊索寓言》的深刻、独到、创新,为学生作了很好的榜样。有一则寓言: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了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

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它。从此鸡越吃越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对这则寓言钱先生读出了新的寓意:“伊索错了!他应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富

人往往吝啬)钱先生是通过“变换视角”的方式,读出了寓言新的寓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

阅读方式。

由此可以让学生对“乌鸦的故事”进行这样的阅读尝试。

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兽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面

前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身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

相。

这则寓言的原寓意是:伪装者终显本相。对这则故事可以用“现实思考”的方式进行创

新阅读。《颠覆伊索》一书所引的断语令人耳目一新:“那些负债的情况与之相似,他们借到

他人钱财时形如显贵,归还欠款后穷相毕露。”或“在一个井然有序的团队里,打乱原来的

排列是多么艰难的事。”

能不能读懂读透寓言材料的寓意是决定作文审题是否符合题意,立意是否正确新颖的至

关重要的第一步。

当然,作为作文材料的寓言和一般意义上的寓言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有些材料有明显